招标代理:029-38016888
造价咨询:029-38016888
书画摄影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员工之窗

王铎:五百年来无此君

作者:sxthlh / 日期:2017-07-27 14:16:03 / 浏览量:1995

明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王铎生于河南孟津。他祖籍山西洪洞,其十世祖王成从山西迁入孟津邑双槐里。幼时家境十分贫寒,过着“不能一日两粥”的生活。

临虞世南贤兄帖 扇面
释文:
虞世南帖 贤兄处见临乐毅论,便是青过于蓝,欣忭无已数愿学耳。世南近臂痛,废书不堪缕也。虞世南呈。

    王铎自幼勤奋好学。为学书法、绘画,他无帖不临,无画不摹,用坏的笔堆成堆,洗砚台的水积成潭,笔杆把他的手指磨起层层厚茧。亲戚朋友、街坊邻里都夸他是“灵童转世”、“马良再生”。在一片夸奖声中,王铎不禁沾沾自喜起来,慢慢地就忘记了勤奋,懈怠了学业。
    一天,他在街上看见两个老太婆相背而坐,一个擀馍,一个烙馍。擀馍的把馍擀好,用小擀杖一挑,向背后一撂,正好撂在烙馍前边的鏊子上;烙馍的把馍烙好,用翻馍劈儿一挑,向背后一撂,正好撂在擀馍的前边那一摞馍上,整整齐齐。王铎看了之后,心想:我虽然在书法、绘画方面打了些底子,但要像卖烙馍的老太婆那样得心应手,还得再下一番工夫。于是,他更加勤学苦练起来。从此以后,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,画也画得越来越奇,名望也更高了。

李成小寒林图跋 1646年
释文:营丘意匠,披对苍郁,飒飒秋气感人。



    王铎13岁始专攻王羲之《圣教序》,自言“临之三年,字字逼肖”。15岁时他能钻精《兰亭序》,对“二王”(王羲之、王献之)“饮食梦寐之”,甚至做到临“二王”“如灯下取影,不失毫发”。以后也始终以“二王”为其书法渊源。王铎所临以阁帖为主,他自己曾说“《淳化》《圣教》《褚兰亭》,予寝处焉”。顾复《平生壮观》亦载:“闻其临《淳化阁》数部,非功力如此焉能精妙如此。”可见《淳化阁帖》对他一生之影响。王铎自定日课,“一日临帖,一日应请索”,以此相间,终生不易。
    “宗晋学古”是王铎最重要的书法见解。他认为“书未宗晋,终入野道”,“书不师古,便落野俗一路”。他说,写字“今易古难,今浅古深,今平古奇,今易晓古难喻,皆不学之故也”。又说:“书法贵得古人结构。近观学书者,动效时流。古难今易,古深奥奇变,今嫩弱俗雅,易学故也。予从事此道数十年,皆本古人,不敢妄为。”
    传说王铎18岁中举,20岁中进士,21岁任翰林,22岁放江南主考。江南人迎接主考时,见轿前有大旗两杆,一旗上写“十载寒窗读书苦”,另一旗上写“奉母命不出难题”。人们向轿内一看,见主考大人是位年轻书生,根本不像年高德重的饱学之士。大家都窃窃私议,有人说他是官家少爷,凭着老子当大官放主考,哪有真才实学,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“子曰学而时习之”罢了。

临褚遂良《家侄帖》 手卷 绫本 1646年
释文:家侄至,承法师道体安居,深以为慰耳。复闻久弃尘滓,与弥勒同龛,一食清斋,六时禅诵,得果已来,将无退转也。奉别倏尔逾卅载,即日蒙
恩,遂良须尽白,西眺于邑,悲悯更深。


    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。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“子曰学而时习之”。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,很快交卷。第二场依然是原题,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。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,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,才勉强交卷。第三场,没想到又是同一题,众举子叫苦不迭,难于应付。大部分人搜尽枯肠,还是交了白卷。在发榜之后,众举子拜师之际,王铎哈哈一笑,当众挥笔,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辞藻雅丽、文情并茂、议论精当的奇文,一时才惊四座,声威并振。当时别家中魁挂匾,文为“江南才子”,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“才压江南”。
    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,皇帝让他书写一匾额:“天下太平”。王铎奉诏来到金銮殿,被内侍臣引到那块匾前。他掂起斗笔,一挥而就。不知是他疏忽,还是故弄玄虚,竟把“天下太平”写成了“天下大平”。
    皇上闻报金匾挂了起来,便带领满朝文武前来观看。开始,他一直夸奖王铎的字写得好。当他发现“太”字少写一点时,脸上马上露出不悦之色,在场的文武大臣、待诏工匠都为王铎捏了一把冷汗。只见王铎从从容容地拿起斗笔,蘸好金粉,站在匾底下,搭手一掷,那支笔便从他手中腾空而起,“飕”的一声飞向金匾,笔锋所触之处,不偏不倚,恰好点在“大”字左下方,遒劲洒脱的一个“太”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。顿时一片喝彩,齐夸王铎神功。皇帝惊喜万状,脱口称赞道:“王爱卿真乃神笔也。”从此“神笔王铎”驰名天下。

五言诗 立轴 绫本 160×48cm 1647 年
释文:(空)林双塔近,闲卧避人知。偶到鸣锺候,(重)携欲雪时。龟言端疏草,鹤
吭入岩池。无(处)忧磐切,山房缓所为。